“信號與信息處理”學科自2009年立項海海事大學重點學科以來,發展十分迅速,目前已形成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“水下機器人與智能信息處理”、“無線定位與計算機測控”🤦、“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”🧝🏻♀️;獲得13項國家級項目(863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),近40項市部級科研項目,和一批企事業單位委托項目,年均科研經費達700萬元以上🧙🏼♀️。獲上海市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,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SCI/EI研究論文100篇以上👨🏼;出版專著與教材11部,獲授權發明專利10項以上👨👩👧👧、實用新型專利15項以上🤵🏽。
一.科研隊伍
學科帶頭人:朱大奇教授(博士生導師⚆、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)
[1]方向一👱🏿♀️:水下機器人與智能信息處理
謝宏教授(方向負責人)、高曉智教授🎷、孔薇副教授(上海市科委啟明星計劃)💣、張穎副教授、楊文璐副教授、劉靜副教授(上海市教委晨光計劃)👸🏽、耿萱博士;
[2]方向二:無線定位與計算機測控
曾連蓀教授(方向負責人)、張友俊教授🦕、陳淑榮副教授、夏斌副教授🥡、楊靜副教授、劉鋒博士;
[3]方向三🙎🏻♂️:模式識別與圖像處理
安博文教授(方向負責人,上海市教委曙光計劃)、徐誌京副教授🥄、薄華副教授🐛、黃洪瓊副教授、劉坤副教授、孫作雷博士、
二.主持國家級項目
[1]國家863計劃🤯:自治水下機器人故障診斷與容錯控製關鍵技術研究,主持人:朱大奇😽,2006.12-2009.12;
[2]國家863計劃🧛🏻:基於傳像光纖束耦合的高分辨率圖像處理技術👩🏿🎨,主持人:安博文;2007.12-2009.12;
[3]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🎮🥧:自治水下機器人可靠性控製技術研究,主持人🧚🏻:朱大奇➙,2008.01-2010.12;
[4]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:自治水下機器人路徑規劃與安全避障技術研究⚆,主持人:朱大奇🤦🏻,2010.01-2013.12;
[5]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👩🏼⚖️:生物啟發自治水下機器人軌跡跟蹤控製研究,主持人🥓:朱大奇🚣🏼♀️🤜🏽,2013.01-2016.12⛓️💥🈁;
[6]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🏌️:高分辨率成像系統的超分辨率快速算法研究,主持人:安博文🪔,2012.01-2015.12;
[7]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👑:基於炎症反應的阿爾茨海默症的基因表達調控網絡構建研究,主持人:孔薇,2012.01-2016.12;
[8]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🚣🏽:海水富營養化監測中面向傳感器網絡的軟傳感器關鍵技術研究,主持人:張穎✡️👩🏿🚀,2012.01-2016.12;
[9]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💳:具有塊對角消息拓撲的無線分層網絡自由度研究🦠,主持人:劉鋒🚎,2012.01-2016.12;
[10]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🫔:基於運動想象的腦-機接口關鍵技術研究,主持人:夏斌,2010.01-2012.12 ;
[11]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🤸:誤碼信道下基於率失真優化的視頻壓縮編碼參數選擇研究,主持人👩🏿⚖️🙇🏻:楊靜📄,2009.01-2011.12🤸🏽♀️;
[12] 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👷🏻:基於獨立成分分析探尋阿爾茨海默症特異性生物標誌研究,主持人:孔薇,2009.01-2011.12;
[13]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項目:基於判別圖模型的復雜環境下自治機器人定位與地圖構建研究,主持人🚆:孫作雷,2012.01-2014.12🧑🏼🚀。
三.發表論文🌾、出版專著與授權專利
近4年來,“信號與信息處理”學科團隊在《IEEE Transaction on Systems, Man, and Cybernetics Part B》﹑《IEEE Transaction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》🫀、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》﹑《Journal of Intelligent & Robotic Systems》、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and Automation》、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》﹑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, Information and Control》、《Sensors》👉、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》、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tribute Sensor Networks》🫡、《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》♧、《中國科學》、《通信學報》、《電子學報》﹑《自動化學報》🎱、《控製理論與應用》🧰、《控製與決策》、等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與錄用論文100篇以上🍆, 出版《水下機器人故障診斷與容錯控製技術》等專著5部、教材6部🧭,獲授權發明專利10項以上、實用新型專利15項以上🫗。
四.獲獎情況
[1]2007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🏙:長距離輸送系統動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,獲獎人:朱大奇,排名第三💂🏻🤌🏿;
[2]2008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🙋🏼♂️:復雜電子設備智能綜合故障診斷技術,獲獎人🦹🏽:朱大奇🌿,排名第一;
[3]2011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:多源傳感器協同集裝箱港口集卡智能管理技術及應用,獲獎人:朱大奇🏄🏽♂️,排名第九🧑🏼💻;
[4] 2012年度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🧎🏻♀️➡️:水下機器人故障診斷與容錯控製關鍵技術及應用💢;獲獎人:朱大奇🤤,排名第一💖;
五.學術服務
1🍝、朱大奇教授:
[1]中國自動化學會 機器人專業委員會委員👩🦼➡️;2012.6-
[2]中國自動化學會 故障診斷與安全性專業委員會委員;2004.9-
[3]中國化工學會 化工自動化及儀表專業委員會委員;2012.9-
[4]上海市儀器儀表學會理事🙎♂️;2012.6-
[5]上海市化工自動化學會委員;2012.3-
[6] 上海海事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;2012.10-
[7]《船海工程》🏌🏼、《機器人技術與應用》等期刊編委🫰🏻;2009.3-
[8]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國家863計劃通信評審專家;2007.3-
2🧙🏽、高曉智教授:
[1]IEEE系統,人與控製論協會工業應用技術委員會委員;
[2]IEEE系統👩🏿⚖️,人與控製論協會人工免疫系統及應用技術委員會委員;
[3] 2005年IEEE Mid-Summer Workshop on Soft Computing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大會主席;
[4]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Automation and Soft Computing副主編、Applied Soft Computing Journal編委;
3、曾連孫教授:
[1] 上海通信製造行業協會定位導航專委會副主任
[2] 浦東新區移動通信協會副理事長
[3] 上海慣性學會理事